-
【道中华】深山里走出的抗倭“天团”
面对倭寇侵扰,处在广西大山之中的韦氏土司们虽未直接受倭患荼毒之苦,但在接到朝廷征召之后,韦氏祖孙四代无不毅然率领“狼兵”奋勇奔赴前线与倭寇战斗,甚至不惜为国捐躯。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浩荡的忠勇之气,几百年来仍令人感怀敬仰。
发布时间:2025-07-30 -
【道中华】神秘的天象,无尽的苍穹,在古人眼中是什么?
头顶的星空,曾指引我们先民走出蒙昧的荒野;而未来,它也必将引领我们这艘承载着古老智慧与崭新梦想的方舟,驶向远方——那苍茫的宇宙,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仰望的星河之梦,也铺展着人类未来共同的无垠栖居。
发布时间:2025-07-29 -
【道中华】从“天可汗”尊号看唐朝国家治理模式创新
可汗,是4世纪后草原游牧族群最高政治体首领的称谓。在此之前,草原上最尊贵的称谓是单于。至汉末魏晋时期,册封内附的草原部落酋长为单于,成为中原王朝处理边政问题的重要手段,因而在事实上单于也就成为了华夏制度传统中的一部分。
发布时间:2025-07-28 -
【道中华】我们吟诵千年的轮台古城,究竟在哪里?
考古学者循着诗词追索,目光聚焦于乌鲁木齐南郊的乌拉泊古城。其残垣断壁,默然立于时光长河——无论斑驳的城砖纪年、扼守天山的险要地势,抑或昔日烽燧传递的军事烙印,都与岑参笔下那座风雪边城一般无二。
发布时间:2025-07-27 -
【道中华】三教何以合一,三教以何合一
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成熟离不开儒、释、道的滋养与熏陶,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少林寺三教碑所体现的文化开放包容性,多种文化的融合共荣,正是中华文化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发布时间:2025-07-26 -
【道中华】齐国的“青铜战神”,竟自带吴风!
2002年,新泰周家庄在旧村改造中,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脊挪棵潘婕凑箍饲谰刃苑⒕?。经过三年的考古发掘,周家庄共清理出78座东周墓。2010年,专家对出土器物系统梳理后,初步认定该墓地是一个从春秋晚期早段跨越到战国中期晚段的齐国墓地,持续时间长达近300年。
发布时间:2025-07-24 -
【道中华】忽必烈的崛起和他的超级“智囊团”
众所周知,忽必烈建立元朝,结束了自唐朝灭亡以来300多年的南北对立局面。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年的忽必烈却名声不显——贵由汗去世后的三年帝位纷争中不见其身影,直到36岁时其兄长蒙哥即位后才得任官职。那么,他是何以快速脱颖而出并登上帝位的呢?答案与他广泛接受中原文化并得到中原士子的支持有着密切联系。而这其中的关键,正是金莲川幕府的兴起——这一堪称草原与农耕文明交汇的“智囊团”。
发布时间:2025-07-24 -
【道中华】抬棺西征的左宗棠背后,还有三千货郎满天山
针线、茶叶、粗粝的绸缎…… 这些最寻常的货品,竟在荒漠深处,编织起一张横跨民族和地域的商业之网。荒漠里“买卖圈子”竟如星火燎原,最终孕育出“三千货郎满天山”的传奇。这场危局中的西进之路,既是力挽狂澜的出征,更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扎根……
发布时间:2025-07-23

中央统战部
中国政府网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