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中华】“秘境哀牢”的前世今生
随着哀牢山的爆火,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神秘古国——哀牢国,也吸引了众多目光。因为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国的存在,哀牢山在社交媒体上被戏称为现实版的“云南虫谷”。
发布时间:2024-11-02 -
【道中华】最深情的“离婚协议书”,为何出现在唐代?
1900年,名动天下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大量文献,其中有11封保存较完好的《放妻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关于解除婚姻关系的契约,多为唐至宋初时期,主要用于户籍除附与再婚。
发布时间:2024-10-31 -
【道中华】八篇重磅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为推动社会各界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自9月28日起,中国民族报社先后推出社论和7篇评论员文章,“道中华”今天集纳于此,希望对大家学习贯彻表彰大会精神有所助益。
发布时间:2024-10-29 -
【道中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大讲堂课程视频由国家民委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制作。该课程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的12位教师,以16讲视频课程阐述《概论》教材的核心内容,以可视化方式创新传播,把历史叙事变成影音图像,推动《概论》从课堂走上荧幕、从校园辐射社会。
发布时间:2024-10-28 -
【道中华】真实中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1938年,在中国镇江生活了18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以其真实形象的文学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以客观公正的观察,使大多数西方人看到了相对真实的中国形象,对消除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和改变国际视野里的中国形象起了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4-10-28 -
【道中华】说到“伊儒会通”,就不能不提一个人
在此形势下,一批伊斯兰教学者打破了自唐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相对封闭的状态,开始使用娴熟的中文著书立说,将阿拉伯文、波斯文的伊斯兰教典籍翻译成中文,开启了伊儒会通的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王岱舆。
发布时间:2024-10-27 -
【道中华】乌孙夏塔:古道上延续千年的动人故事
天山巍峨,耸立于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西北大地上,两条古老的通道——乌孙古道与夏塔古道,蜿蜒其间。千百年来,驼铃声声伴随风雪交加,这两条古道见证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绵延不断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它们不仅是连接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更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4-10-26 -
【道中华】一位皇室后裔的“逆袭”之路
12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支来自我国东北地区的队伍在西域建立王朝,并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个王朝就是西辽。为什么大量契丹人和汉人会从东北来到西域?一切都要从耶律大石讲起。
发布时间:2024-10-25
